在遭遇资金追讨难题时,若轻信“黑客追回”等非正规渠道,反而被要求“刷流水”,本质上已落入连环骗局,甚至可能因参与洗钱活动触犯法律。结合多起案例和警方提示,此类陷阱的运作逻辑和风险如下:
一、骗局的核心套路
1. 二次诈骗的伪装
“黑客”或“追债机构”通常以“技术破解”“内部关系”等名义吸引受害者,声称需通过“刷流水”验证账户、提升信用或制造交易记录。实际上,这些操作本质上是将受害者银行卡作为洗钱工具,接收涉诈资金并转移。例如,有受害者因急需贷款,被诱骗“刷流水”,最终账户被冻结且涉罪。
2. 从追讨到洗钱的链条转换
诈骗分子会利用“扶贫款审核”“贷款包装”等借口,将赃款转入受害者账户,再要求取现或转账,使受害者成为资金转移的“白手套”。在此过程中,受害者不仅无法追回原损失,还可能因账户涉及诈骗资金被警方调查。
3. 技术手段的滥用
部分骗局中,骗子会要求受害者安装远程控制软件或共享屏幕,借机窃取账户信息,甚至通过伪造支付链接进一步骗取资金。
二、暗藏的多重风险
1. 法律风险
配合“刷流水”可能构成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或帮助络犯罪活动罪。例如,琼海警方通报的案例中,多名受害者因出借银行卡被行政拘留。
2. 财产损失扩大化
骗子常以“手续费”“解冻金”等名义要求转账,或通过虚假合同诱导多次转账。例如,南通王某因“刷流水”被骗5000元,苏州赵某更损失9万元。
3. 个人信息泄露
提交的身份证、银行卡、手机号等信息可能被用于注册空壳公司、办理贷款,甚至实施其他诈骗。
三、识别与防范建议
1. 警惕“非正规追讨”话术
2. 拒绝任何形式的“流水包装”
3. 主动止损与报警
此类骗局利用受害者急于追回损失的心理,将原本的“求助行为”扭曲为犯罪链条的一环。所有要求“刷流水”的操作均涉嫌违法,且追回资金的承诺本质是二次诈骗。务必通过正规法律程序维权,切勿因小失大。